這場展覽的名稱 “Fly Me to the Moon” 來自經典爵士樂曲,而這首歌的靈魂正是那份輕盈、愜意與深情。承襲了這樣的氛圍,在作品與空間間流淌出柔和的旋律,讓藝術與觀者的心靈輕輕共振。
C Square Gallery 在生機盎然的春日,攜手四位台灣女性藝術家,以細膩的筆觸、溫潤的色彩與沉靜的結構,譜寫一首屬於藝術的浪漫樂章。在這裡,藝術不僅是視覺上的饗宴,更是一場關於生命與情感的對話,如同一曲悠揚的爵士樂,在夜色中流轉,勾勒出內心深處的悸動。
展覽試圖跳脫張狂與強烈的藝術語彙,以柔和且充滿詩意的方式,詮釋創作者對藝術的深刻情懷。這不是激情四溢的演奏,而是如低語般輕盈的樂章,讓人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於夜色微醺的爵士樂吧,隨著旋律緩步前行。
巴梅莉(Maria Barban, b. 1996)的作品以觀察現代社會中的消費文化與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權力結構為基礎。她的創作反映了當代人對外部世界的回應,尤其是在一個消費主義高度發展的時代,個體的角色愈發模糊。巴梅莉的“娃娃頭”象徵了這種權力關係的二元性,既是藝術家對自我內心的投射,也暗示每個人都處於一個無所不在的監視與控制之下。她通過錯綜複雜的視覺語言來探討現代人如何在觀看與被觀看的狀態中遊走,並質疑我們如何反應、抵抗或屈服於這樣的結構。其作品中的模糊、迷幻筆觸不僅在視覺上挑戰觀者的感官,還在思想層面上激起對現代社會結構的深刻反思。
許芝綺(Chih-Chi Hsu, b.1982)的陶瓷雕塑作品融合了有機、抽象的線條與純白色調,呈現出一種超越物理空間的流動性。她通過不斷的物理操縱與時間的堆疊,將材料轉化為一種精神與內心世界的象徵。她的作品中每一條曲線、每一次變化,都像是對時間流動與空間感知的探索。許芝綺強調細節與視角之間的變化,這些看似微小的調整其實反映了藝術家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她的雕塑,尤其在光影的交織下,給人一種充滿生機與生命力的感覺,彷彿每一個變化都包含了對存在的詮釋與反思。對她來說,雕塑不僅是靜態的物體,而是時間與空間交織下的一種持續運動,觀者與作品之間的每次接觸都能激發不同的情感與思考。
劉文瑄(Mia Liu, b.1980)的創作探索了心理感受與身體感知之間的互動。她的作品經常反映出日常生活中的細微情感波動,並將這些感受以藝術形式呈現出來。無論是空間裝置、紙雕還是攝影,劉文瑄的作品都與她對當下世界的反思密切相關。她的藝術形式表面上似乎多樣,但每一件作品背後都隱藏著一種深入的詩意——一種生活中的內在聯繫。劉文瑄不僅是在創作物理作品,更是在創建一個可以讓觀者感受情感波動的空間。這些作品之間的聯繫,如同自然界中一切萬物的交織與碰撞,總是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能量,將觀者引領進入一個富有詩意的境界。
彭禹慈(Peng Yu-Tzu, b.1996)的創作圍繞著摺曲與碎形筆觸的堆疊,探索破碎與結構之間的微妙關係。她的繪畫手法以細膩的碎形筆觸積層為特徵,每一筆每一層都似乎蘊含著一種內在的情感波動。彭禹慈將“破碎”視為一種積極的創作方式,認為這種細微的差異能夠喚起觀者對生命、對時間流動的感知。她運用白色作為核心,將畫面中的瑕疵放大,讓每個細節都能直指畫作的本質。這些留白的空間與碎形筆觸的交織創造出一種無形的「氣候」,仿佛某種無形的力量,在觀者面前游移不定。彭禹慈的作品並不遵循傳統的繪畫規範,而是在一個自我存在的空間中游走,將觀者帶入一個既模糊又清晰、既靜止又動態的藝術境界。
“Fly Me to the Moon” 是一場視覺上的展覽,也是一首關於藝術的情歌,一場關於夢想與自由的浪漫邀約。每位藝術家的作品,都在探討當代人對時間、空間、情感與自我的認知。透過這些作品,觀者能夠進入一個既夢幻又真實的世界,並在其中找到自己內心的共鳴。在這個空間裡,讓我們一同隨著旋律漫步,沉醉於溫柔、詩意中。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5-03-15 至 2025-05-18 (兩至三個月)
地點: 台灣臺中市 C Square Gallery
地址: 台中市西屯區市政北二路324號
主辦單位: C Square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