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的第3屆「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於今(11/11)日在臺北孔子廟明倫堂盛大舉行頒獎典禮。本屆譽揚獎涵蓋「保存修復」、「管維推廣」及「特別貢獻」三大類別,旨在表揚對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做出卓越貢獻的單位及個人,期望藉此提升社會大眾對文化資產的重視與參與。得獎者包含公有、私有、中央及民間,共有20處標的報名參與角逐,經過嚴謹的複審現勘與決選,最終選出6處得獎建物。這些獲獎與入圍單位,皆展現了卓越的專業技術及對文化資產的熱忱,為文化資產保存樹立了新標竿。本屆評鑑小組特別邀請了十一位專業評委組成,包括李乾朗、王惠君、王維周、李長蔚、范雅婷、陳彥良、張崑振、黃士娟、詹益忠、詹添全及劉淑音等專家,依據各自專長分組,進行實地現勘。過程中除了針對保存修復、管維推廣及特別貢獻三類別進行深入評估,同時也對文化資產保存面臨的挑戰提出專業建議,確保評選結果符合文化資產保護的宗旨,例如探討保存修復的真實性、修復過程紀錄之於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或是如何活用館舍特色,結合周邊地區文史做出定位等議題。林奕華副市長致詞時表示,臺北市文資譽揚獎為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所設立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獎,本屆有中央以及地方的公家單位得獎者,除此之外,特別感謝這次參與的所有民間單位,像是李臨秋故居的保存,後代為了籌組經費積極奔走,最終在市府的積極協調及補助下,順利開幕,還有本次入圍修復類的神農宮,在同為古蹟的士林三大廟之間,文資程序走的最快、最積極且完整,相信親身接觸文化資產的大家一定也都明瞭,這不是簡單的事。評委代表詹添全老師表示,本屆譽揚獎分別有三個組,動員了將近20位老師來做評審,從保存修復、規劃設計到施工,到把古蹟及歷史建築的完整呈現,希望讓全體市民能夠享受到古蹟傳統的文化,在建成140週年之際讓臺北市邁向國際城市的里程碑。頒獎典禮當天也同步於臺北孔廟舉辦「譽揚獎成果展」,展期至2025年12月11日,讓與會者深入了解本屆得獎及入圍作品的保存歷程與意義。透過這次譽揚獎活動,臺北市文化局期望更多人能投身於文化資產保存,並與社會大眾共同維護臺北市豐富的歷史脈絡,讓文化資產得以永續傳承。更多資訊可至臺北市文化局Facebook查詢。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4-11-11 至 2025-12-11 (超過一年)
地點: 台灣臺北市 臺北孔子廟東廂
地址: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