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我們的歌流行音樂故事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最後開放入場16:30。3個樓層,13個展區,16位引言人,113首歌曲,1400件展品。以這塊土地的養分生長、用這片空氣的自由茁壯,串起跨越世代臺灣與華語流行音樂的過往與未來。【我們的歌 我們的時代】這塊土地,用歌說故事已經超過一百年,曾經橫掃華文世界,影響過數以十億計的生命。不論是在威權時代,還是價值觀開放的今時,這些音樂人,這些歌,跨越了世代與時空,打破了國界與城市,生動鮮活的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留下記憶的氣味。訴說市井日常也好,寄託大我情懷也罷;不論你是 Rocker 還是憤青,不論你是小清新還是追夢人,每個人心裡一定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歌,一定會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且讓我們張開耳朵,打開眼睛,一起進入流行音樂殿堂,仔細聆聽屬於這個島嶼的歌,經歷一趟豐盛的音樂旅程。序章:記憶的和弦音樂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一首首歌曲見證了時代動盪、政權交替。每一代人的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歌。臺北圓環在早期,歌謠只能口耳相傳;1930年代,唱針落下,樂音響起,臺灣有了第一首自己的流行歌曲。從日治時期的「歌仔本」到收音機、留聲機,再到江湖走唱及唱片行的「曲盤」和錄音帶,臺北圓環無疑見證了臺灣流行音樂早期的發展,更充實了好幾代人的耳朵。時代電器行從可以放進口袋的電晶體收音機,還有黑白到彩色的電視機,再到手提式收錄音機,當然還有卡式隨身聽......,一間電器行的小小櫥窗,也共同見證了我們擁有的音樂時代。臺北戲院(電影主題曲的故事)1932年的「桃花泣血記」是臺灣最早的流行歌之一,也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自此流行音樂和影視產業有了很深的連結。電影工業的全盛期,也是唱片產業景氣最好的時候,並留下了無數經典作品,例如:一個紅蛋、望春風、港都夜雨等膾炙人口的歌曲。火車火車隨著現代化及都市化的發展,火車搭載著離鄉遊子到遠方追尋自己的夢想,這班列車承載著滿滿的夢想與離鄉的惆悵,歌曲律動伴隨著這座島嶼從農業化走向工業化再到目前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化社會。唱自己的歌(民歌時期)曾經有一個時代,年輕人靠著一把吉他、一本小歌本及一台手提式收錄音機錄Demo,自己寫歌自己唱。這些歌曲透露著濃濃的文藝情懷,他們經常以詩入歌,讓流行音樂也有了更多文學底蘊,並為之後的流行音樂奠定了良好根基。年輕人的精神世界臺灣的政治社會氣氛在1980年代漸漸鬆綁,也因此誕生了許多有態度的歌曲,呼應著一代代年輕人的挫折和焦慮,也唱出了他們的夢想和天真,字字句句更顯露出他們的青春熱血。音樂愛情故事人生中總有一首歌會唱出你在戀愛時的歡喜悲傷、猶豫徬徨以及所有不為人知的心情,當熟悉的歌聲唱起,你會想起哪個心上人?還是曾經的自己?唱片的出生一張專輯的完成,從創作、編曲、錄音、配唱、後期製作到視覺設計、行銷宣傳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專業工作者分工合作,一起來看看,一張專輯是如何製作完成的。音樂的魅力(臺灣音樂的多元與包容性)臺灣這片土地融合了豐富多元的文化,除包含臺語、客語、原住民、新住民的母語歌曲外,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華語歌手亦視臺灣為最重要的流行音樂基地。因這樣兼容並蓄的精神,讓這裡充滿了抒情、搖滾、舞曲、嘻哈、R&B、電音等各式曲風。音樂現場1990年代,地下樂團在簡陋的Pub駐唱,創作歌手們也開始在Live House演唱。而後,這些曾經被貼上「地下」、「邊緣」標籤的音樂展演空間,漸漸演變為多元音樂文化的創意基地,近年各式音樂祭、音樂節,更吸引數以萬計的聽眾,讓聲氣相投的音樂人連結在一起,直至今日「獨立音樂」已成為青年人心目中的「主流」。HIP-HOP大事_臺灣嘻哈全新登場的嘻哈展區,邀請到「校長」大支、《大嘻哈時代》監製周祐楷擔任策展顧問,訪問黃立成、MC HotDog 熱狗、葛仲珊、頑童MJ 116、熊仔、阿跨面......等跨時代饒舌明星,用他們的視角聊聊不同世代與嘻哈音樂的交互影響,體驗最純粹的生猛嘻哈。生命的現場(演唱會體驗區)團隊採用大型四面投影,結合精心規劃的舞台燈光及雷射,以最新科技重現演唱會現場的震撼。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好好享受這場音樂饗宴吧!

類型: 人文藝術展覽

日期 : 2021-09-18 至 2026-09-20 (超過一年)

地點: 台灣臺北市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

地址: 臺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99號

主辦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聯絡資訊: (02)2788-6620#5111

分享:

Marker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